新建的二仙桥公园
改造后的企业生活区
完美文创公园
中车·共享城艺展中心
岁月如歌,唱响奋斗征程;青春似火,点燃奋进激情。
上世纪工业大生产布局,上百家大型工厂入驻,铸就了成华作为成都东郊工业基地的辉煌。
东郊记忆、禾创药业仓库、107仓库、103仓库、华西混凝土供应站……在2017年5月成都市公布的全市2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有14处位于成华境内,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以二仙桥片区为“腹地”的成都东郊文创功能区。每一处工业文化遗产,都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和辉煌。抖落身上的仆仆风尘,它们都是这座城市不可复制的文脉。
近年来,成华区抢抓中优战略和公园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发展音乐演艺、影视传媒、数字娱乐业等主攻方向,着力构建文创产业生态圈,从前铁轨纵横、工厂林立、仓库遍布的二仙桥片区,蝶变为“东郊文创城”。在奋力建设国家级文创产业发展区的背景下,这些脱胎于上世纪成都东郊火热工业时代的工业遗址,都将蝶变为“文旅成华”的一张张闪亮名片。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从工业遗址蜕变现代文创新空间
擦亮“文旅成华”新名片
9月4日晚,位于成华区二仙桥北路的工业遗址中车·共享城原联合厂房,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焦点——这一天,宝马8系家族中国上市发布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全新的宝马8系家族定位大型轿跑车,代表了宝马品牌最高级的豪华与运动品质。宝马公司为何将如此重要的发布会选在了中车·共享城?“两者气质高度吻合,是一个重要原因。”业内相关人士表示,一个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杰出代表,一个是熠熠生辉的成都工业遗址,当世界名车宝马遇上中车·共享城,两者就碰撞出了最为绚丽的火花。
“中车·共享城是我们利用原成都机车车辆厂旧址打造的,没想到历经68年风雨变迁,在实现凤凰涅槃之际,就迎来了一次次高光时刻,我们很难不激动。”成都机车车辆厂退休员工吴群芳回忆起包括机车厂在内的二仙桥片区近年来的涅槃之变,不禁感慨连连。
2016年,“机车车辆厂”被成都市纳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规划》。2017年8月31日,最后一辆机车下线后,成都机车厂正式启动“退城入园”,整体搬迁至新都石板滩,腾退出769亩土地供再次开发。
“退城入园”之后,成都机车厂老厂区何去何从?经与成华区反复研究会商,中车集团组建了全资子公司中车置业,专门负责搬迁后的成都机车车辆厂改造开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崔愷受邀领衔,以传承工业文化历史为目标,对工业遗址进行综合研究和改造设计,“成都中车·共享城”项目诞生了。
两年的时间里,设计者深入机车厂遗址,他们细致到把每棵树木都放到总的平面图上,避免以后的道路建设产生破坏。如今,废旧的火车底盘加上转换轴再焊上凹凸不平的打点,摇身一变成了重金属音乐盒,还能奏出美妙的儿歌;古老的月台旁,一节火车车厢停靠在侧,酷炫的艺术涂鸦加身,原来这是一个改装后的车厢书吧,让你可在1951年的工业记忆和2019年的都市现代文明中来回“穿越”;而一条一公里左右的空中观光走廊,不仅可带你俯瞰1.5公里的铁轨创意路,遥望20多米高的红砖“双烟囱”,更带你玩转书吧、茶吧、艺廊等多样的“车厢生活”……
今年5月18日晚,全国首个以火车为主题的“火车音乐派”活动在二仙桥片区中车·共享城上演,11组本土知名音乐人为成都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当上千名到场观众在艺人的带领下合唱《我的祖国》时,站在舞台下人群中的吴群芳悄然流下了泪水……
让吴群芳难掩激动之情的,不只是在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中焕发出全新活力的机车厂——2017年底,完美世界控股集团西南总部正式入驻成华,位于二仙桥西片区、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禾创药业仓库,就成为该集团与成华区合作的重磅文创项目完美文创公园的选址地。经过一年多的打造,如今在其沉淀厚重历史的“红砖墙”内,完美文创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打造以“文创”为核心,以“游戏、影视、音乐、教育”为主要业态,以“文创公园+产业高地+创新社区+工业遗产”为共生模式的产城生态体系。
从成都机车车辆厂到禾创药业仓库,在二仙桥片区,一个个工业遗址变身为现代文创新空间,为“文旅成华”增添了全新的内涵。
关键词 人居环境提升
从企业生活区变身美丽宜居社区
营造城市记忆乡愁新体验
作为老工业基地,从上世纪50年代起,机车厂所在的二仙桥片区便拥有着大量的物流企业,以及仓储公司和铁路干线。因此,说起曾经的二仙桥,大家不免将其与脏乱差联想到一起:高耸的烟囱、密集的厂房、林立的仓库和来往的大货车……而如今的二仙桥早已褪去了工业化的气质,将过去的辉煌写进历史,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更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从地铁7号线二仙桥站出来,眼前的一切足以让人惊叹。宽阔笔直的中环路,蓝天掩映下的道路旁绿树成行,曾经的仓库厂房旧貌换新颜,文化创意的注入让它多了些文艺格调……据成华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成华区坚持规划引领,加速推进二仙桥片区连片拆除和城市有机更新,按照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标准,统筹推进二仙桥片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建配套、产业布局建设,全力打造东郊文创产业新增长点和“城市留客厅”。
坚持人、城、产和谐发展理念,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对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的居民来说,意味着满满的获得感。在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举办的“童眼看家园 社区换新颜”系列活动——“观·变迁”中,中车家属区居民、13岁的雷冉用画笔给出了他的答案:粉刷一新的宿舍楼,路旁树木青翠、绿草茵茵,休闲小路穿行于绿树和草坪之间……
然而,如果早几年让雷冉描绘他的家园,画风肯定迥然不同。这个历经68年风雨浸润,遍布低矮楼房的生活区域,一直以来呈现出“三老”的特点:老邻居,数代“成都机车厂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区;老房子,房屋老旧,设施陈旧;老生活,居民们早已经习惯了企业办社会的生活模式。
2017年下半年,随着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和成华区社区发展治理大会陆续召开,下涧槽社区被确立为成华3个市级示范社区之一,一场“巨变”式改造在这里悄然酝酿、发生,并最终“席卷”整个二仙桥片区。
在随后的日子里,企业、街道、社区“痛下决心”,家属区生活环境首先得到整治:500余处、占地1.5万平方米的违建被拆除,新增邻里休闲空间34处、健身器材20组、儿童活动场所5处、运动场所8处、文化小品20个、景观廊架6个、绿地1.2万平方米。同时,“三中心”主阵地拔地而起:新建“邻里月台”社区营造中心,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楼,提升空间功能承载能力4100平方米。
接下来,人们看到街区环境品质有了质的提升乃至飞跃:对下涧槽片区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打造北二路工业时代主题街区、下涧槽路机车文化特色街区、下涧槽河示范段等24个硬件项目……那个存在了数十载的“三老”社区,在成华社区发展治理的矫健步伐中,已悄然“变身”为一个国际范、成都味的宜居生活新社区。
关键词 城市品质提升
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
探索公园城市新实践
成华区曾是远近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在过去,以工业逻辑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都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华区抢抓中优战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等重大历史机遇,不断补齐区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短板和问题差距,有效撬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从工业文明迈进生态文明,助力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区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2017年至今,成华区完成环城生态区2.6万亩土地整理,为加快实施城市公园形态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建成投用圣灯公园、杉板桥公园等9处共计1200亩市政公园,完成对新华公园、麻石烟云公园2个共计180亩市政公园的提档升级。完成城区级及社区级绿道171公里,城市主要干道及主要通道景观性、功能性绿道建成投用,实现绿道“连线成环”。建成崔家店路绿地、青龙立交桥小游园、川棉厂住宅公共绿地等小游园微绿地39个,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上升至14.5平方米。实施新成华大道、建设南支路、圣灯路等47条道路行道树增量提质工作。完成东郊记忆、永立星城都等38700平方米立体绿化和华泰路、新鸿路等32处拆墙透绿、围墙增绿或绿化景观提升。打造完成建设路、杉板桥、致强路3个花园式特色街区,正在打造和美片区、下涧槽片区、鲁能城片区3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
以二仙桥公园为例,自去年一期建成开园以来,便赢得了市民的喜爱,来这里打卡拍照的市民数不胜数。公园位于二仙桥西路以北,民兴路东南,蜀龙路以西,占地面积约208亩,呈独特的带状形态,定位“都市谧林中的铁路线记忆”。为了留住历史传说带给人们的想象力,在设计上通过“清辉映月”“枫桥夜泊”“灯火阑珊”“万卷长书”等景点展开故事,提升公园的情趣与丰富性,让历史传说借二仙桥公园得以“复活”。
原西北路社区的梁虹阿姨在游览了二仙桥公园后,感慨良多:“我在这里结婚生子,又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对这里有感情啊。”梁阿姨现在搬到了二仙桥公园马路对面的八里小区,为的就是能经常回二仙桥走走看看,回忆过去。
二仙桥公园仅仅是成华区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中“结出”的累累硕果之一,但对于众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大半辈子的二仙桥人来说,却意义非凡。它的诞生,不仅意味着208亩曾经工业厂区密布、铁路轨道交错的历史记忆褪去,更赋予了这片发展相对滞后的老旧城区以新的生命,也点燃了二仙桥片区居民奔着更加美好生活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满腔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