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详情

“文旅成华”变痛点为亮点,老工业区华丽转身“东郊文创城”

2020-08-14 13:17:40

这里,曾激荡着中国制造的先声,飞扬着实业兴邦的家国梦想:成都量具刃具厂、成都机车车辆厂、国营西南无线电器材厂、红光电子管厂……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我国工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些工厂最早都建设于成都市成华区。


春华秋实70载,伴随着文旅产业的兴盛,这些工业遗迹涅槃重生,经过精心打造成为文创新地标,不仅守护着城市珍贵的记忆,更承载着文与旅的融合发展。


破与立

工业文明为基

老厂房“长出”新经济


  沙河之畔,一片16.8平方公里的区域,老成都人把这片地方习惯地称为“东郊”,这里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这里规划建设了以电子、机械、仪表工业为主体的大型工业区,成都工业发展史由此翻开新的篇章。


东郊工业企业,不仅奠定了成都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更使成都迅速成为祖国工业的大后方和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这段“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佳话,被载入了成都工业发展史。


世纪之交,曾经鼎盛一时的产业集聚地逐渐衰退,如何再现昔日的光辉,是“东郊”片区重获新生的重要问题。


答案是:破与立。


破立之间,老工业区华丽转身,东郊文创功能区应运而生。2017年5月,成都公布全市2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有14处位于成华境内,大部分便集中在成都东郊文创功能区。


东郊记忆每年入园游客达500万人次,累计接待入园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成为天府文化通向世界的一个新窗口。


随着“文旅成华”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工业遗迹成为文旅融合的“源泉”。利用工业遗址发展创意经济,成华区让老旧厂房“长出”新经济,独具特色的东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典型代表。成华区充分挖掘利用八里庄片区老厂房、旧仓库等工业遗址资源,整体规划建设机车1951创智天地、锦电1954创意大院、禾创1956影视聚落等主题聚落,将老旧厂房打造成创意工坊,在没有增加建筑密度和开发强度的同时,提供创新创意的大型空间。


破立之间,保护与传承也尤为重要。


在保护方面,成华区注重对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和特色老街区的保护,制定出台《工业文明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加强对机车车辆厂等14处重点工业遗址实施保护性开发、示范性利用;在传承方面,深刻把握成华从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化城区转型发展的脉络,深度挖掘从古蜀文明到工业文明。


文旅融合让这些工业遗迹又焕发新生。经过改造,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机车车辆厂厂部大楼及厂房、中电锦江电机厂、禾创药业仓库、101仓库、103仓库、华西混凝土供应站等工业遗迹,连点成线,联线成片,蝶变为“东郊文创城”。


形与神

创新创造为魂

330个精品项目落户


中车·共享城是在原成都机车车辆厂旧址打造的。“没想到历经68年风雨变迁,在实现凤凰涅槃之际,就迎来了一次次高光时刻,我们十分激动。”回忆起包括机车车辆厂在内的二仙桥片区的涅槃之变,成都机车车辆厂退休员工吴群芳不禁感慨连连。


“退城入园”之后,对工业遗址进行综合研究和改造设计,“成都中车·共享城”项目诞生了。这是成华区做精文创产业的生动注脚,这样的精品项目在“东郊文创城”里还有很多。聚焦音乐影视、数字娱乐两大主导产业,去年,东郊文化创意城共启动实施了330个项目。


9月,完美世界控股集团与成华区合作打造的大型“文创产业园区”,龙渊游戏、M+、华星兄弟、Comiday等企业已进行装修收尾工作。精品项目为何纷纷落脚于此?


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坦言,整个片区定位及规划为其用好“工业文明”这张名片提供了可能性。


在调整原有老旧产业格局的基础上,东郊片区以工业文明为基,以创新创造为魂,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为主导,构建成华大道文化创意轴、中环创意总部轴两条核心轴线,创建环东郊记忆文创展演区、环二仙桥工业时光创意总部区、环理工大学智慧融创区、环驷马桥科创商务区四大产业组团。


主导产业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将重点发展音乐戏剧、影视传媒、电竞动漫、创意设计、展演博览及其他文化创意关联产业,加速提升区域品质。在“东郊文创城”的打造中,成华区从政府单一主体转变为市场多元化主体。成华区对一般性保护建筑采取“保护+利用”解决方案,引入市场主体,实施功能再造和内容植入,挖掘品牌、文化和经济价值;探索利益协调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业主主动实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因此,“东郊文创城”的更新是以运营为基础的,多元化让这片区域充满活力。


融与合
“三景贯通”激发工业文化遗迹活力

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


当前,成都正把文化作为重要的创新要素、经济要素、精神要素和品牌要素,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全力建设“蜀风雅韵、中国风范、国际风尚”的世界文化名城。


在“东郊文创城”,文旅融合并非简单相加,而是深度相融,将历史文化等集体记忆转换为场地、故事、体验项目,引发游客共鸣,打造“体验经济”。旅游作为工业文化的载体,让文化变得更接地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动力。


以东郊记忆为例,2018年全年700万游人打卡,去年年底抖音热门话题——#跟着抖音耍东郊#,播放量已突破2.3亿次。去年,千余场文化交流活动在这里举办,产业会议、国际知名艺术展览,还有音乐交流活动也在这里举办。


文与旅,在此融于形合于意。“文创+”“园区+”,新的场景、新的业态,激发了新的消费,这里正在形成泛娱乐消费体验新商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