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年轻人最爱去的线下娱乐场所是哪儿?去年大麦发布的《2021五一档演出观察》显示,LIVEHOUSE、脱口秀、音乐节票房最为亮眼,同比增幅超过250%;00后为LIVEHOUSE贡献的票房比2019年增加了七倍。
源于日本的LIVEHOUSE进入中国已经20余年。至今,全国拥有上百家LIVEHOUSE,行业不断涌现新的入局者,资本也倾斜到这个并不算新的赛道。虽然市场如火如荼,但在防疫进入常态化的当下, 实际运营LIVEHOUSE的主理人,却感受到不同层面的困难、压力与问题。
“LIVEHOUSE是一项重资产、高风险的投资。”入驻于完美文创公园3号仓的CH8冇独主理人刘超说到。
在2018年3月,刘超和其木德、张延圣、王婷一起,在完美文创公园创立了冇独CH8。体验感完美、专业度爆表的Livehouse现场演出,加上自身独特的“LIVEHOUSE + 现场文化工作室”运营模式,让冇独逐渐收获到了更多更忠实的粉丝。
之前很多场合,喜欢LIVEHOUSE的人都发出过如此感叹,“现在抢LIVEHOUSE档期真是太难了,都排在了七八个月之后。你信不信,现在你去开一家LIVEHOUSE铁定能赚钱。”
但事实上,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LIVEHOUSE关门的消息不断。为什么从不同角色的交流中,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到底这个产业发展得更好了,还是变得更糟糕了?
我们了解到,在疫情情况下,场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对于一线城市新开场地来说,前期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消防、选址、可能扰民等一系列成本,一定要非常小心。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新入局者和三四五线城市的主理人而言,却处于真正的“生死存亡之际”。 比如从演出场次来看,完美文创公园LIVEHOUSE周末档期十分紧张,但周初和周中档期宽松,一年下来可以做到超250场演出。但三四五线城市LIVEHOUSE缺演出内容,众多乐队在规划巡演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这些城市。
对于乐队方来说,从百人场到500人场,再到千人场,最后走到数千人规模的剧场和上万人的体育场,几乎不会再返回到小型的演出场地。这也就意味着,尽管中小型LIVEHOUSE承担了原创音乐人起步与发展阶段,却无法参与其成名后的演出票房收益分成。
众多主理人们也因此呼吁知名乐队不要忘了LIVEHOUSE,有空的时候还是回来演一演,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多规划走一些城市,给更多中小城市LIVEHOUSE机会。
LIVEHOUSE痛点在还在于缺乏话语权和主动性,需要丰富完善商业模式。
目前,LIVEHOUSE的经营来源主要有四类,第一、分成模式,这适合于和有票房基础的乐队合作;第二、包场模式,乐队支付场地方固定费用,票房收入全部均归乐队所有,品牌和商业合作一般也是包场模式;第三、场地邀约乐队来演出,给演出费,承担乐队演出的差旅和餐费补贴等,而有流量的乐队会倾向于选择支付保底金而不是让场地参与分票房。但对于LIVEHOUSE来说,票房收入才是核心。
LIVEHOUSE痛点还在于扩张很难,比如,CH8冇独算是走在连锁化比较顺利的,在成都、福州已经开了三家店,尽管有统一的品牌,相对一致的硬件标准和档期管理方式,但也很难在整体内容模式上代表彼此。
这正是LIVEHOUSE难以大规模连锁化又具有魅力的地方。
服务只是LIVEHOUSE的基础,音乐价值输出才是LIVEHOUSE往下走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所以每一个主理人应该是做价值输出的那部分。
好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LIVEHOUSE的存在能为城市带来文化附加值。独立音乐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产业链,背后离不开社会、政府和资本对LIVEHOUSE的支持。
我们了解到,不少LIVEHOUSE主理人都开始跟政府、开发商、国企接触,寻求更多的合作可能性。也呼吁建立一个开放性、包容性和互助性的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话语权,提振行业凝聚力和信心,这显然也是众多LIVEHOUSE主理人们的共同心愿。